繁體中文     
   新 闻 搜 索
 
   最 新 新 闻
1、  人物活动
2、  霍家钧窑:传承的是技
3、  禹州钧瓷
4、  霍家钧窑开辟钧瓷产业
5、  鼎盛尊
6、  钧窑产品特征和鉴定要
7、  名家题词
8、  生产钧瓷的主要原料是
9、  钧瓷为什么首先要进行
10、  钧瓷的底数处理有几种
   热 门 新 闻
1、  生产钧瓷的主要原料是
2、  什么叫钧瓷?它的由来
3、  什么是陶?什么是瓷?
4、  霍家钧窑:传承的是技
5、  人物活动
6、  名家题词
7、  河南禹州的钧瓷文化
8、  何谓宋代五大名窑?钧
9、  霍家钧窑开辟钧瓷产业
10、  钧窑产品特征和鉴定要
   新 闻 资 讯
钧瓷的底数处理有几种方式?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霍福生 发布时间:2008/11/11 阅读:4480次 【字体:

▲钧瓷底款的处理,自宋至今大致有6种处理方式。

底款,指在陶瓷器物底部用刻、画、印、写等不同方法,记载制作者的姓名、作坊、厂名、制作时间、地点、商标图案以及定制该器的顾主姓名、堂号、产品尺寸等,是产品的一种标志。

钧瓷的底款处理,自宋至今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用尖锐工具直接在坯胎底部刻画,为产品烧成之前刻制,属阴文。传世宋钧官窑瓷器底上刻有“奉华”、“省符”款。“奉华”是宋宫殿名,“省符”二字不知何意,尚待考证。有的宋钧官窑瓷器如各式花盆、盆托、鼓钉洗、樽等的底部还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以表示同种造型的产品型号,以“一”为最大尺寸,“十”为最小尺寸。上述产品底部多有釉。现代钧瓷产品有的直接在坯体底部刻制作者姓名、制作时间、厂家等,也有的刻画成一种代表符号。这种方式多为钧瓷艺术家个人所采用,一般底部无釉。

    2.在坯体还有一定湿度时,把姓名印章盖在坯体底部,印文压入坯体内,多为阴文,印面有凸凹感,底部无釉。这种底款方式,清朝、民国、现代均有,如清钧瓷“荷口碗”底部印“钧兴郗造”四字款(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钧瓷志》彩页第11页)。

3.把姓名印章印在泥上,然后再把有印文的泥片粘贴在坯的底部,凸起于坯体之上,使印面有凸凹感。这种产品一般底部无釉。此种底款方式自民国至现代均有,如民国的钧瓷“兽耳瓶”底部“王凤喜印”四字款(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钧瓷志》彩页第12页)。

4.用橡皮章蘸颜色贴花纸直接印在坯体底部,烧成后为黑色或蓝色,印面平,没有凸凹感,底部无釉。现代钧瓷生产厂家普遍采用此种底款方式,印款也多为厂家名称和厂家商标图案。

5.用橡皮章蘸颜色印在芝麻酱底釉上,烧成后多为黑色,印面平,没有凸凹感,底部有釉(芝麻酱釉)。此种底款方式亦为现代钧瓷生产厂家所普遍采用,印款也多为厂家名称和产品标记。

     钧瓷的底款还有另一种特殊情况,即成瓷后刻这种方式。在清乾隆年间,清内廷工匠在传世宋钧官窑瓷器底部又刻有皇宫的宫殿名和所用堂室,如“养心殿”·长春书屋用(天青鼓钉洗)、“重华宫·芝兰室用”(天青窑变浅紫葵花式盆托)、“建福宫·凝辉堂用”(天青窑变葡萄紫长方花盆)等,其宫殿名作横向刻,堂室名作竖向刻。有的则刻有乾隆御题诗和御印。这类器物见于著录的有20多件,所刻的文字笔画都比较纤细,具有成瓷后刻的特点。


  • 上一条新闻: 没有了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返回上级新闻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